2013/12/30

Thirty and one, Family and One

 (批踢踢今年怎麼沒有寄生日信)

不知不覺又過了一年
首先還是感謝大家的祝福
從大家對我的暱稱中
可以很明顯的分辨哪些人是同一時期的朋友
生日當天並沒有特別慶祝
回顧了去年生日給自己的文章
提醒自己每一年的生日
要記得慢下腳步回顧過去這一年自己的改變

吾家有女初長成

今年說來人生最大的改變就是多了個女兒
在小孩還未出世前總是有很多的想像
等到實際發生了
才知道大部分的事情沒辦法想像的到的
也再一次的對全天下的媽媽致上最高的敬意
特別是全母乳媽媽
現在只希望女兒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長大
雖然心中還是抱著女兒成名後
可以提前退休這種賣女求榮的幼稚想法

邁入管理大學四年級

算一算擔任研發管理職也即將滿三年
今年應該算是最有心得的一年吧
每次面臨一些很棘手的問題時
都是一次更深入了解自己的自我省視過程
從那些矛盾心理的衝擊中
去正視自己脆弱以及過不去的點
然後觀察自己
如何在這些內心深處的掙扎中作出改變
好像寫的有些不著邊際
白話一點說就是
臉皮又厚了點嘴炮又強了點
還有很多可以作的更好的地方
又或者內心深處還是想當個小螺絲RD吧

親情梗仍舊是弱點

今年女兒正式出生後
我發現我對親情梗更無法招架了
有次只是節目上有人分享他爺爺過世前
在病床上對著奶奶說
“後世人再擱來給你照顧”(台語)
我一聽完眼眶就已經泛濫成災了
老婆還很不可思議的問到底哭點在哪
其實我也不知道
只是覺得這些小老百姓的故事才是最動人的
所以請不要約我去看各種感人的電影或表演 XD

31 歲了
我還是個充滿各種矛盾的射手座
未來應該仍是個擁有幼稚內心的大人吧
請大家發現我的幼稚跟無聊時
當做好事多多包容一下吧

2013/11/20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Opel

Opel logo
Opel是一家德國公司
在台灣翻譯為 "歐寶"
總部位於德國的 Rüsselsheim
是黑森州南部美因河畔的一個城市
創辦人為 Adam Opel
原本剛成立的時候是製造縫紉機的工廠
1862 年製造了第一台縫紉機
也在同年 Adam Opel 以自己的姓氏成立了歐寶
1895 年 Adam Opel 辭世後
由他的五個兒子繼承家族事業
其中兩個兒子對當時在歐洲流行的汽車生產有興趣
決定成立汽車部門
1911 年 Rüsselsheim 的工廠發生火災,原紡織機的生產線付之一炬
原地重建的廠房也因此改為生產汽車
1914 年成為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P4 model
1929 年被美國的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收購了 80% 的股份
1931 年剩下的股份又被 GM 全盤收購,正式成為通用在歐洲的第一個子公司
當時除了日產 500 輛汽車外,還有 6000 臺的腳踏車
1935 年,Opel 推出 P4 車款,這輛車讓 Opel 成為德國第一大車廠
1936 年推出了 Opel 未來的長壽車種 Kadett
在 1985 年更獲得了歐洲年度風雲車的榮耀
1991 年改名為 Astra 但仍沿用 Kadett 的生產序號
因此第一代的 Astra 稱作 Astra F



1989 年,Opel 發表了雙門跑車 Calibra
此車款的風阻係數低達 0.26
1990 年上市後即造成轟動
並保持最低風阻係數市售車紀錄達十年之久

風阻係數就是空氣阻力係數
一般來說車輛行使時的空氣阻力有三種形式
第一是氣流直接撞擊車輛正面產生的阻力
其二為空氣流過車身的摩擦阻力
最後是外型阻力,這跟車後方的真空區 (slipstream) 有關
通常真空區越大阻力就越大
某經典賽車卡通中利用真空區的跑法被翻譯為 "史利普跑法"
其實是英文的音譯

2013/11/13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BMW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因為是德國公司所以上面是德文的公司名稱
有興趣聽發音的人可以點這個連結到 google translate 聽聽
AG 在德文是表示 Co. Ltd.
雖然不知道中文名字會在什麼文件上使用
但是中文稱作 "巴伐利亞發動機製造廠股份有限公司"
通稱為 BMW
總部位於德國巴伐利亞的慕尼黑
在大中華地區翻譯為寶馬
小時候長輩們總以台語暱稱為 "美英她老母"

創辦人為 Karl Friedrich Rapp
在 1913 年成立了拉普引擎製造廠
主要廠房原本是用來製造腳踏車的
拉普引擎製造廠是從事飛機引擎的製造
同年 Gustav Otto 也在附近成立了古斯塔夫奧圖航空機械製造廠
Gustav 是大名鼎鼎四行程汽車引擎的發明者
Nikolaus August Otto 的兒子
接著在 1916 年與人合資
成立了巴伐利亞飛機製造廠 (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AG,簡稱BFW)
並將之前的公司併入這家新創立的工廠
同年 Rapp 也找人資助並擴張規模
但是由於營運不善,使得 Rapp 在 1917 年時離開
後來找到了奧地利的金融家 Franz-Josef Popp 接手引擎廠
1917 年將工廠改名為現在的名字

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以 BMW 成為了軍機引擎的製造廠
隨著世界大戰結束
因為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不能擁有空軍
所以 BMW 開始轉型生產鐵路用的制動器
也開始發展機車的引擎
1923 年更研發出了軸傳動的 R32 型機車
相較於鏈條與皮帶傳動
軸傳動的壽命是最長的
但是動力耗損卻是最大的

1928 年用 1600 萬馬克併購了英國的 Austin 車廠
1933 年推出了 BMW 303 這款最具代表性的車款
因為此車開創了 BMW 一直到現在還維持的兩項傳統
一是直列六缸引擎 (straight-six engine) 的汽車
二是在車頭部份的 "雙腎" 水箱護罩 (double-kidney grille)
double-kidney grille
flat-six engine
straight-six engine




















BMW 在行銷上最有名的經典就是提供新車協助 007 系列電影的拍攝
像是 "黃金眼" 中的 BMW Z3
"明日帝國" 中的 BMW 750,"縱橫天下" 的 BMW Z8 等等
但是因為在電影中過度強調車輛的存在
許多影評跟影迷也批評因過度商業化導致的影片質感變調
不過從行銷觀點而言
這真是一個很厲害也很有效的置入性行銷

2013/11/11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Honda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台灣也是沿用漢字本田
總部設在東京都港區
公司創辦人為本田宗一郎
1906 年本田宗一郎出生在靜岡
16 歲畢業後進入了東京的一間汽車修理廠工作
39 歲本田成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
兩年後在濱松設立了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開始研發製造摩托車
43 歲時結識了藤澤武夫,兩人把本田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企業

本田宗一郎是世界上第二個榮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荷利獎章的汽車工程師
第一位為大名鼎鼎的 Henry Ford
本田宗一郎非常謙和
從沒有把企業當作個人財產
也從不讓家族成員進入本田企業管理
據說本田在晚年甚至後悔將本人名字用在公司名稱上
日本鈴鹿市曾經提出要將名字改為本田市
但是被宗一郎拒絕
因為他說 "在城市名字上冠以個人名字,簡直太荒唐了"

本田是第一家在北美洲開創高階品牌的日本汽車製造商
本田公司曾經因為擴充速度太快
造成資金上的吃緊
當時本田技研在台灣的合作夥伴慶豐行 (三陽工業前身)
曾開出信用狀助其度過難關
所以本田宗一郎與三陽創辦人黃繼俊有著深厚的交情
一直到 1990 年代末期才因雙方繼承人的意見分歧
結束了三陽與本田的合作關係

1974 年第一代 Honda Civic 引進台灣
Civic 當時被翻譯為 "喜美"
往後 20 年,Civic 歷經五次改款,始終暢銷
"喜美" 幾乎成為 Honda 在台灣的代名詞
台灣仍有許多人把 Honda 的汽車都叫做喜美
我小時候也一直以為 Honda 在台灣就是叫做喜美

2013/11/10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Mitsubishi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台灣沿用日本漢字三菱
總部設在東京港區
目前屬於三菱集團的核心事業之一
三菱財閥的創始人是岩崎彌太郎
文獻中記載其曾在坂本龍馬下的土佐商會中工作
後來被調到九十九商會 (原名大阪商會)
38 歲時創立了三菱商會
三菱的標誌是岩崎的家徽 "三段菱"
和當時土佐藩主山內家族的標誌 "三柏菱" 的結合
"mitsu" 表示 "三" 而 "bushi" 則表示 "菱角"

三菱汽車的生產一開始是由三菱重工的前身
三菱造船開始,推出日本首部輛產型汽車 Model A
除此之外還創下了日本首台柴油引擎,首部柴油貨車
首部大型巴士以及首部四輪驅動原型車
1970 年,三菱汽車生產事業部脫離三菱重工
正式成立三菱汽車

2000 年三菱爆發世界性的大醜聞
被稱為三菱之恥
除了一直以來被懷疑的技術性瑕疵外
三菱被發現長年來都將內部文件分類
交給政府的文件都是另一套編號
當時三菱的高層有七人遭到逮捕

2013/11/08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Toyota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在台灣最常聽到的名字就是TOYOTA
中文的翻譯為豐田汽車公司
總部在日本愛知線豐田市
公司創辦人為豐田佐吉
豐田佐吉是個發明家
其實最初豐田是作織布機起家的
後來由他的兒子豐田喜一郎在 1933 年 9 月成立汽車部門
1937 年正式獨立成立トヨタ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豐田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車公司
2013年度預計生產的汽車數量為 1010 萬輛
為世界上第一個達到年產千萬輛的車廠
在二戰時期是日本軍方車輛的主要供應商
在戰爭後期廠房被盟軍摧毀

在 1950 年,公司經營陷入危機
當時的帝國銀行 (現今的三井住友銀行) 與東海銀行 (現今的三菱東京日聯銀行)
組成的銀行團要求豐田喜一郎辭任社長
才願意緊急融資援助豐田

豐田公司的總部所在地原名為 "舉母市"
但是由於豐田公司的關係
使得當地迅速發展
也因此於 1959 年更名為 "豐田市"
豐田市把美國的汽車大城底特律作為姊妹城市

2009 年 8 月美國加州的一起交通意外
爆發了豐田汽車的設計問題
當時該輛汽車時速高達 190 公里
接著失控翻覆,車內四名乘客當場喪命
經過調查,懷疑是腳踏墊卡住了油門踏板
後來宣布明年一月開始要兆回八種在美國販賣的車款
主要是要把油門踏板改短
並更換更安全的腳踏墊

2010 年 1 月又再次爆發瑕疵問題
發現加拿大生產的油門踏板
會發生油門不會回彈而造成汽車爆衝
2 月又發生第三代 Prius 煞車失靈問題
這一年可說是豐田史上最慘的一年

2013 年豐田公司公佈其 2012 年全球的汽車銷售為 975 萬輛
多於通用汽車的 929 萬輛
重新回到世界汽車銷量首位

在管理學上豐田最有名的應該就屬 "豐田模式" (Toyota Way)
豐田模式是基於 14 個原則
另一個基於豐田模式的系統稱作 "豐田生產方式" (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這個系統原本叫做 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
TPS 靈感其實是來自美國福特公司
當時豐田代表團去密西根參觀福特的汽車廠
發現他們使用的許多生產方法並非很有效率
特別是大量的庫存
結果豐田代表團在訪問 Piggly Wiggly 超市時
看到了他們只在顧客購買了商品之後,才作進貨
從這個地方啟發了 TPS 的誕生

2013/11/06

30-day challenge - 汽車品牌 - Ford

Ford 在台灣被翻譯作福特
公司全名為 Ford Motor Company
現今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迪爾柏恩 (Dearborn)
公司創辦人為 Henry Ford
Henry Ford 家中共有六個兄弟姊妹
從小就對機械有很大的興趣
15 歲那年還親手造了一台內燃機
28 歲進入愛迪生照明公司
36 歲離開並加入底特律汽車公司,一年後公司倒閉
38 歲與人合資成立 Henry Ford Company 但是因為與其他股東不合而離開
後來該公司改組並成為 Cadillac
1903 年,Henry Ford 與一位煤炭商及他的會計合資成立了現今的福特汽車

1913 年,福特汽車主管導入機械傳送帶來運輸零件進行組裝
這項改變讓原本須花 12 小時 30 分鐘的裝配底盤工作
減少到 2 小時 40 分鐘,快了 4.5 倍以上
不過這項技術的引入並沒有改善良率
最後是在 1914 年,透過工資加倍 (由 2.5 USD / H 提升至 5 USD / H) 以及縮短工時 (每天 8 小時)
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也因此車子的售價快速下降

福特主義是描述一種新的工業生活模式
主要包括幾個方面
1. 大量的生產
2. 大量的消費
3. 員工從事低技術且重複性高的工作並領取固定薪資
4. 工會的存在
5. 重視社會福利
6. 大企業掌控大局,本國市場由當地公司控制

"顧客有可選擇他想要的任何顏色,只要它是黑色"
這是傳言 Henry Ford 在福特 T 型車大賣的時候說過的話
原因是因為黑色的漆比較快乾
車子能夠在生產完後更快的被賣出


福特公司最大的醜聞應該屬 1970 年代推出的廉價 Pinto 車型
Pinto 的油箱設計在汽車尾部
使得這種汽車在被追撞的時候很容易爆炸
受害者也因此將福特公司告上法院
而在訴訟的審理過程中
發現其實福特公司早就知道這種設計的問題
並且只要附加上一個 11 USD 的裝置就可以避免油箱爆炸
但是經過成本分析後
福特公司認為付出在興頌的成本會遠低於安裝裝置的花費
於是最後決定不導入該設備
這除了讓福特公司臭名遠播外
也會公司必須付出巨大的罰款
此案例更成為商業道德與正義相關課程的經典討論

20世紀時期
福特與通用跟克萊斯勒被認為是底特律三大汽車廠商
福特 Focus 更是成為汽車史上第一輛在美國跟歐洲都拿下 Car of the year 的汽車

會把 Ford 作為第一個了解的品牌
除了自己現在是開 Ford 外
這也是小時候除了裕隆之外熟識的品牌之一

2013/11/02

2013 教師節



今年九月的教師節週末
國中同學辦了15週年的同學會
感覺大家都沒什麼變
不過我最常聯絡的幾位同學都沒來
但是看看很久很久沒有聯絡的同學,感覺很是懷念

每個時期的老師都有幾句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話
實際的用字遣辭我不是很記得了
但是大意大致如下
建中的導師阿毛曾經說過
"老師要教超過一百分的東西才能讓學生能得到一百分"
當時的我體悟不深
當大學開始作報告甚至是工作上上台發表時
在在理解到要作到滿分的表現
背後的準備跟努力往往是超過滿分很多的

"現在在學校的成績雖然重要,但是成不成功是看你出了社會後的成就的"
某天盧小三晚上自習時不知道跑去找阿毛商量什麼
"其實老師在這種時候也不能給你什麼意見,最後還是要你自己作出決定"
其實毛哥也算是認真的導師了
帶完我們就退休了

碩班的指導教授在一次教大家 presentation skills 時這樣說過
"當你覺得別人只是靠嘴巴時,其實可以想想為什麼不讓自己也擁有同樣的嘴上功夫"
這句話有點醒我一些事情
某種程度也讓我之後在面對很多人時
會去觀察對方作的比自己好的地方並嘗試學習
但更進一步的
是讓我去想自己適不適合或是我想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國中郭老師在我們的畢業紀念冊中留了<莊子 - 大宗師>中的一句話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當時年紀小
說真的並無法深刻體會什麼叫"不如相忘於江湖"
年紀大了,工作上也看到很多人來來去去
特別是自己底下帶的人的更替
這時候才完全能理解什麼叫"不如相忘於江湖"

不過並不是說現在公司很慘
只能相濡以沫啊XDDDDDDDDDDDDDDD

(最後竟然忍不住還是要偏掉)

2013/04/23

Family, Thirty, and Daddy - Politics for me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

我覺得隨著工作後的年紀增長
態度上改變最多的大概是這件事情吧
三民主義課本中有提到
政是眾人的事,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
先不論這定義是對是錯
感受最深的就是政治跟自己太息息相關了

20歲時,討厭政治
也以為只要自己不接觸
就不會沾染許多烏煙瘴氣的事情
30歲時,明顯知道
自己立身於眾人之中
眾人之事其實也是自己的事
當你不在乎周圍發生的被定義為「政治」的事情時
就是放棄了自己做決定的權利
20歲時,覺得反正都是爛蘋果,不如給張廢票
30歲時,了解廢票在現行制度是改變不了什麼
至少要認真淘汰掉自己心中較爛的蘋果

不教而殺謂之虐

之前剛好很多社會運動的議題
從媒體壟斷到學生到底是參與政治還是只是被操弄的棋子
這讓我想到我這個世代在小時候最常被灌輸的一些對話
"你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用功讀書,其他都不用管"
"這些你現在可以不用知道,等你考上了我就不阻擋你"
很矛盾的對話也會在出了社會聽到
"你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只會讀書,書上沒寫的就不會了"
"這就是現實社會的樣子,你不知道嗎?"
雖然有點過度解讀,但是某種程度不就是"不教而殺謂之虐"嗎?

多元社會,單一觀點

自己希望自己能在看待各種事情時
有足夠多的時間花足夠的資源
了解事情的各種面向
我很駝鳥的個性討厭衝突
也因此不喜歡選邊站
所以某種程度上好像比較願意接受多元聲音
但是在觀看各種不同觀點的同時
也看到了很奇特的現象
以清大學生在立法院與教長對話的這件新聞事件來說
Facebook上的討論與意見恰恰與Yahoo!奇摩新聞底下的comment走向兩極
當然我不清楚奇摩上的使用者族群
可是自己Facebook動態更新上的那些親朋好友們
正與另一邊的人發表著不同的意見
其實我覺得是非對錯固然很重要
但是在這種時候
能否從各種面向了解事件的真相
從各方意見在心中不斷的反思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反而更重要

在29歲這年
我覺得自己花很多時間在想
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為什麼我會用這個角度去看這件事情?
舉個例子就像種族歧視的議題
以前的我也以為我是沒有歧視的
但是有一天我發現
當有文章調侃黑人或是原住民時
我會發自內心的覺得"這樣寫不好吧""這樣是種族歧視吧"
仔細想想
我不就是內心存在著這些族群是弱勢
是值得同情是需要社會多一些關懷等等各種"先入為主的自以為觀點"
DRE在他的部落格說的很好
"當你覺得某個顏色特別不幸,你已經看扁了他們。"
這也是我開始嘗試並且持續練習反思自己各種價值觀的原因
因為恐怖的不是擁有成見或抱持偏見
而是自己沒意識到原來這是發自內心的偏見

2013/04/04

[遊記]東京八天七夜 - Day7 三鷹吉祥寺


今天要到三鷹吉卜力美術館
用一般大家比較容易知道的說法就是"宮崎駿"美術館
裡面展示各式各樣與宮崎駿相關的東西
我們是從三鷹車站沿著"風之散步道"往美術館走
路上還可以看到有龍貓牌子指示美術館的方向與距離


我們的票是在台灣先買好的
每天的入場時間是固定的幾次
因此在規劃行程的時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這個點
千萬不要心血來潮的來 我想有可能會買不到票吧
整個館內禁止攝影 只有在一些戶外的地方可以拍照
像是天空之城的巨神兵 還有餐廳的外觀等等
裡面展示了很多有關動畫製作演進的物品
很有趣的是 在這也看到了當初Pixar在北美館展示的幻影箱
利用視覺暫留達成動畫的感覺

另外還有介紹大師工作內容的"假工作室"
最棒的應該就是動畫欣賞了
即使年紀到了而立之年 龍貓還是非常好看!!
最後就是擠到爆的紀念品區 人真的很多
東西也不算便宜 很喜歡的人倒是非常值得一買
還在這邊拿了新動畫的介紹 當初是日文所以不懂內容
回台灣才知道原來是"借物少女"啊


離開美術館後 我們漫步在井之頭公園內
往吉祥寺的方向前進
這裡的感覺跟市區的感覺非常不同
可以在公園內慢慢的散步 當天的天氣非常舒服
走著走著肚子就餓了 剛好吉祥寺也到了
接著就是令人驚艷的松阪牛肉丸!
Satou其實賣很多種肉品 但是排隊的人幾乎都是要買這個牛肉丸


單買一個160Yen 買五個則是一個120Yen
假日限一人最多買十個 平時則是二十個
我們已經算很早來排了 但是還是稍微排了一下子
兩個人討論到底要買幾個 最後決定就買五個吧
買好馬上在路邊先一起喀掉一顆
果然剛炸好的丸子外脆內軟 牛肉多汁而且還有星爺的洋蔥
不過有人會覺得太油 但是我覺得很剛好
當然若是能有沾醬胡椒等等的調味料會更有味道
但是食材的原味真的很好吃


接著我們到附近的伊勢單B1吃千層炸豬排 - 源豬排丼
這家店的豬排有很多種口味可以選擇
我好像選了黑胡椒 女朋友選了紫蘇的口味
高麗菜絲是可以一直重複要的


豬排正式上桌的時候 份量不少
夾起來一看 果然一層一層的很有意思
平常沒看過這樣子的炸豬排
因為與一般的豬排結構不同 所以入口很鬆軟
喜歡有點咬勁的人可能會不習慣這樣子的口感
但是豬肉的味道很濃郁 豬排本身並不會有炸物的油膩感

解決午餐之後 就在吉祥寺附近逛逛
先到Loft買好女朋友媽媽的陶瓷刀磨刀器後
接著就是女性逛街時間
這邊的藥粧跟服飾店也很多 算是很熱鬧的一區
由於時間還早 我們就又回到上野去買她哥哥之前來東京買的好吃仙貝
結果找了半天找不到那種口味
只好買了一個看起來很類似的XD


買完還是很早(今天的行程排太鬆了)
我們就從上野慢慢閒逛到秋葉原去
非常不建議大家在這麼後面的行程還走路
即使只有一站的距離也是會要人命的XD
我們好不容易走到了秋葉原 本來想找找有沒有喬八相關商品
但是因為是心血來潮 根本沒有做任何功課
只好隨便亂逛 感受一下日本的動漫文化
最好笑的是我們上了一間賣漫畫的大樓
走上三樓發現樓梯間張貼的海報都很...
每個女性角色身上都有液體
走一走只好很無奈的離開 我們不是要找這種風格的東西啦XD
進入秋葉原站時 拍了一張讓我很好奇的鋼彈咖啡店 也許下次來可以去看看


最後一天的晚餐 沒想到又是個失誤Orz
我們從新宿車站出來前往中村屋咖哩
從一個小巷子的入口進去 點了兩份咖哩
吃完之後竟然覺得實在是太普通了
怎麼會這樣?! 網路上不是很推薦嗎?
結果走回大馬路上 發現中村屋還有另外一個入口
該不會是從這邊上去的才是大家推薦的店吧!!
只好抱著遺憾結束了最後的晚餐


最後一天晚上自然是最後的失血日
連我都不小心在Uniqlo敗了兩件外套
還滿心期待想回台灣看看價差會有幾成
事實證明回台灣後根本不會想去 因為人潮實在是太恐怖了
由於晚餐的失誤實在是令人太難過 只好吃一點稍貴的甜點來舒緩心情
在地下街點了一杯哈密瓜汁還有水果聖代
價格實在是不親民就不介紹了XD